节气沙龙背景
2025年5月9日 · 立夏

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
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体

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2025立夏篇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四季庭院举行,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体"主题。

沙龙简介

关于"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

节气文化与数字人文的交融

"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是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旨在探讨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交叉领域,挖掘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在当代的新内涵。

本次立夏篇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体",探讨智能体技术如何重塑人类认知、社会结构与文化表达,以及人文研究如何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伦理反思。

120+

参会人数

2

主题演讲

1

圆桌讨论

3

研究领域

沙龙现场
活动特色

活动亮点

前沿学术探讨

来自计算机科学、哲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体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挑战。

跨学科对话

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深度对话,探索智能体技术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节气文化特色

结合立夏节气传统,探索数字技术如何创新传承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展现节气文化的当代价值。

思想深度碰撞

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聚焦智能体伦理、人机协作、文化传播等热点话题,激发思想碰撞与创新火花。

技术应用展示

展示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场景模拟、数字人文研究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案例与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平台

搭建跨学科研究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数字人文领域的创新发展。

媒体报道

新闻报道

《"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2025立夏篇)举行,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体"》

2025年5月9日 北京大学新闻网

2025年5月9日中午,"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系列活动第四十四期暨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沙龙第十五期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四季庭院举行。活动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体",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场景以及与人文社科领域的深度融合。

沙龙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数字人文与文明演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浩主持,邀请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梁一韬主讲,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睿进行对谈。

梁一韬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体的发展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中,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他指出,随着大型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等技术的突破,智能体研究已步入新阶段,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和交互场景。同时,他强调跨学科合作对于智能体技术突破的重要性,特别是需要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参与,共同探讨智能体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

史睿副研究员在《人工智能与历史文化场景的数字重现》的演讲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场景模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他展示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建古代城市、模拟历史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通过数字人文方法可尝试重现历史文化场景,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跨学科合作的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在教育与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注重与人文社科领域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合作解决技术与社会问题,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和利益。

此次沙龙活动搭建了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了对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体发展的深度认知,为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将继续围绕节气文化与数字人文的主题,举办更多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