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与德国图宾根大学联合主办的 "古史研究与教学中的数字人文展望"圆桌会议于2025年5月10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人文已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领域的重要趋势。 本次会议旨在探讨数字人文在古史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来自中国、德国和匈牙利的20余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拜占庭印章数字化"等多个前沿项目, 深入交流了数字人文在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探讨数字人文技术如何推动古史研究的创新,包括数据库建设、文本分析、空间建模等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分享数字人文工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如虚拟仿真、游戏化学习、在线课程开发等,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参与度。
讨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扩大古史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包括数字化展览、互动媒体、社交媒体传播等创新形式。
本次会议为期一天,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和闭幕式四个主要环节,涵盖了数字人文在古史研究与教学中的多个方面。
本次会议展示了多个数字人文项目,这些项目将先进的数字技术与古史研究相结合,为传统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德国科隆大学
该项目致力于将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印章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个全面的拜占庭印章数据库。 通过高分辨率摄影、3D建模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印章的虚拟展示与分析。
匈牙利罗兰大学
该项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古希腊书信在线数据库,整合了文本、翻译和注释, 并提供高级搜索和分析功能。数据库支持多语言检索,为古希腊书信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德国科隆大学
该项目开发了一款以考古为主题的电子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扮演考古学家, 通过解谜和探索来了解古代文明。游戏结合了历史知识与游戏机制,为考古学教学提供了创新方法。
德国图宾根大学
该项目为博物馆展览设计了扩展现实(AR)体验,通过移动设备扫描展品, 可以获取额外的历史信息、3D模型和互动内容,增强观众对古代文物的理解和参与感。
与会学者围绕数字人文在古史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
古史研究与教学在数字化背景下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数字技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可视化工具, 但也带来了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更新换代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的挑战。
数字人文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数字资源的构建过程、局限性和潜在偏见, 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历史研究的本质。
数字人文项目需要历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设计专家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有效的跨学科合作需要建立共同的研究目标、 共享的方法论和沟通机制,以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学术目标。
为推动数字人文在古史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加强对研究人员和教师的技术培训,同时建设共享的数字资源平台, 促进数据的开放获取和学术交流,避免重复建设。
在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史学方法的重要性。数字人文应与传统学术研究相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古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探索适合数字时代的历史教学新模式。